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自查表 |
检查日期: |
|
检查人: |
|
|
|
|
|
楼宇和房间号: |
|
|
|
|
|
|
序号 |
安全等级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 |
备注 |
符合 |
不符合 |
不适用 |
1 |
实验室场所环境、卫生、日常管理 |
1.1 |
一般 |
实验室消防通道通畅,公共场所、通道无堆放现象 |
|
|
|
|
1.2 |
一般 |
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 |
|
|
|
|
1.3 |
一般 |
无废弃物品(如纸板箱、废电脑、破仪器、破家具等)堆放 |
|
|
|
|
1.4 |
一般 |
实验室内不放无关物品,如电动车、自行车等 |
|
|
|
|
1.5 |
一般 |
实验室内不存放或烧煮食物、不饮食 |
|
|
|
|
1.6 |
一般 |
不在实验室内睡觉过夜,实验楼内无吸烟现象,禁止使用可燃性蚊香 |
|
|
|
|
1.7 |
一般 |
实验室门外三包区域卫生状况良好 |
|
|
|
|
1.8 |
一般 |
实验室有卫生安全制度,实验期间有记录。按房间建立值日台账,每天最后离开的人检查水电气门窗等 |
|
|
|
|
1.9 |
一般 |
实验设备需做好振动和噪音的屏蔽,容易产生振动的设备,需考虑振动源的屏蔽;易对外产生磁场或易受磁场干扰的设备,需做好磁屏蔽;实验室噪声一般低于55分贝(机械设备可低于70分贝) |
|
|
|
|
1.10 |
一般 |
不遮挡实验室门上观察窗,外开门不阻挡逃生路径 |
|
|
|
|
1.11 |
重大 |
实验室水、电、气管线布局合理,安装施工规范。采用管道供气的实验室,输气管道及阀门无破损现象,并有明确标识;供气管道有标识,无破损;高温、明火设备放置位置与可燃气体管道有安全间隔距离 |
|
|
|
|
1.12 |
一般 |
危险性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物品,配备的药箱不上锁,有急救物品清单并定期检查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
|
|
|
|
1.13 |
一般 |
实验场所应张贴安全信息牌,信息及时更新。 |
|
|
|
|
2 |
消防安全与用电安全 |
2.1 |
重大 |
根据实验室情况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烟感报警器、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栓、手动报警器、沙桶等),并正常有效,方便取用 |
|
|
|
|
2.2 |
一般 |
洗眼装置出水畅通,且水压适中以保证一定的出水高度,每周清洁喷头,每月至少试水一次并记录,出水干净清澈 |
|
|
|
|
2.3 |
一般 |
插头插座功率需匹配,无私自改装现象,不使用接线板 |
|
|
|
|
2.4 |
一般 |
无电源插座未固定,无线路拖地或悬空未固定,插座插头破损或长期不用时,应拔出电源插头并做好标记 |
|
|
|
|
2.5 |
一般 |
定期检查用电设备插座、线路安全状况 |
|
|
|
|
2.6 |
一般 |
不堵塞消防通道,不阻挡消防设施使用 |
|
|
|
|
2.7 |
重大 |
大功率仪器(包括空调等)有专用插座,用电负荷满足要求;长期不用时,应拔出电源插头 |
|
|
|
|
2.8 |
重大 |
加热器采用耐高温阻燃导线 |
|
|
|
|
2.9 |
一般 |
配电柜/箱无物品遮挡并便于操作,废弃不用的配电箱、插座、水管水龙头、网线、气体管路等,应及时拆除或封闭 |
|
|
|
|
2.10 |
重大 |
实验室建设和装修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实验操作台应选用合格的防火、防腐材料;仪器设备安装符合建筑物承重载荷 |
|
|
|
|
2.11 |
一般 |
在显著位置张贴有紧急逃生疏散路线图 |
|
|
|
|
3 |
化学品安全 |
3.1 |
重大 |
实验室内有危化品动态台账,且台账信息登记完善、准确 |
|
|
|
|
3.2 |
重大 |
公安管控类危险化学品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申购平台采购,严禁私自购买或从外单位获取。采购时须核对实验室库存,采购量合理且实验室存放条件满足要求 |
|
|
|
|
3.3 |
重大 |
同一防火单元内,危险化学品(不含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应超过100L/kg;其中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总量不应超过50L/kg;且单一包装容器不应大于10L/kg; |
|
|
|
|
3.4 |
一般 |
建立本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目录,并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或安全周知卡,方便查阅 |
|
|
|
|
3.5 |
重大 |
实验室不得存放剧毒品,使用时从学校危化品仓库计量取用,严格执行“五双制度 ”,并做好记录 |
|
|
|
|
3.6 |
重大 |
剧毒品处置,流程规范,记录完善,双人签字 |
|
|
|
|
3.7 |
一般 |
普通危化品入柜上锁,有序分类存放,柜门外有药品清单,锁具符合公安相关管理要求 |
|
|
|
|
3.8 |
重大 |
化学品有序分类存放,固体、液体不混乱放置,互为禁忌(如酸与碱、氧化剂与还原剂等)的化学品不得混放 |
|
|
|
|
3.9 |
一般 |
试剂瓶等不存在叠放、倒置现象,化学品标签无脱落、模糊和腐蚀现象 |
|
|
|
|
3.10 |
重大 |
有机溶剂储存区应远离火源和热源 |
|
|
|
|
3.11 |
重大 |
无存放大桶试剂、无大量存放化学试剂现象(用量较大的试剂存量应控制在一周计划用量之内) |
|
|
|
|
3.12 |
一般 |
过期药品定期清理,无过期药品累积 |
|
|
|
|
3.13 |
一般 |
实验台架无挡板,不得存放化学品;装有化学品的容器不得开口放置 |
|
|
|
|
3.14 |
重大 |
易制毒、易制爆品等管控类药品分类存放,双人双锁保管,做好领取、使用和处置等记录 |
|
|
|
|
3.15 |
重大 |
不得私自运输、携带、转卖危化品 |
|
|
|
|
3.16 |
一般 |
无使用饮料瓶存放试剂、样品的现象,原标签纸未撕去的空试剂瓶中不存放其它化学品。配制试剂贴同济大学统一试剂标签 |
|
|
|
|
3.17 |
一般 |
用于浸泡玻璃器皿的酸缸、碱缸等有盖子盖上,且做好相应标识 |
|
|
|
|
3.18 |
一般 |
实验室应设立化学废弃物暂存区,暂存区有警示标志,并有防遗撒、防渗漏设施 |
|
|
|
|
3.19 |
一般 |
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不混放;化学废弃物分类存放(严禁易产生剧烈反应的物品混放)、包装严密,并贴好标签;针头等利器放入利器盒中收集 |
|
|
|
|
3.20 |
一般 |
定时清运化学实验废弃物;废液桶页面不超过容量的3/4;实验室内无大量存放、室外无堆放实验废弃物现象;填写废弃物处置记录 |
|
|
|
|
3.21 |
重大 |
严禁将实验室危险废物直接排入下水道;严禁向下水道倒废旧化学试剂 |
|
|
|
|
3.22 |
重大 |
做好有毒和异味废气的收集和防护,对于产生挥发性有机气体、有毒和异味废气的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并在实验装置尾端配有气体吸收装置;配备合适有效的呼吸器 |
|
|
|
|
3.23 |
重大 |
对于具有高挥发性,低闪点的危化品应该存放在具有防爆功能的冰箱内,并配备双锁 |
|
|
|
|
3.24 |
重大 |
取用的危化品有剩余,应及时归还入储存柜,人员脱岗时,严禁留存在实验台面 |
|
|
|
|
3.25 |
一般 |
转移危化品时,应用托盘或桶装载,防止泄露 |
|
|
|
|
3.26 |
一般 |
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及时核对平台实验室危化品库存数据准确性,并按时审核 |
|
|
|
|
4 |
个人防护及其他 |
4.1 |
一般 |
按需佩戴防护眼镜(如涉及化学品、高温高压、低温、危险性机械操作等实验) |
|
|
|
|
4.2 |
一般 |
涉及化学和高温实验时,不得佩戴隐形眼镜 |
|
|
|
|
4.3 |
一般 |
按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并正确选择不同种类和材质的手套 |
|
|
|
|
4.4 |
重大 |
危险性实验(如高温高压高速运转等)时必须有两人在场 |
|
|
|
|
4.5 |
重大 |
危险性实验时不能脱岗,通宵实验须两人在场 |
|
|
|
|
4.6 |
一般 |
通宵实验需要经过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审核签字,并报学院和物业备案 |
|
|
|
|
4.7 |
一般 |
凡进入实验室人员需穿长袖过膝实验服或防护服、佩戴准入证 |
|
|
|
|
4.8 |
一般 |
不穿拖鞋、短裤、裙子等进入实验室,不露脚趾、脚背 |
|
|
|
|
4.9 |
一般 |
不携带食物、饮料进入实验室 |
|
|
|
|
4.10 |
一般 |
非实验区(如电梯、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餐厅等)无穿戴实验服、实验手套等现象 |
|
|
|
|
4.11 |
一般 |
个体防护用品合理存放,存放地点有明显标识 |
|
|
|
|
4.12 |
一般 |
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有培训及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
|
|
|
|
5 |
设备使用安全 |
5.1 |
一般 |
无电脑、空调、饮水机、电扇、电灯等随意开机过夜现象,实验用电水壶、饮水机、煮具等做好实验专用标签 |
|
|
|
|
5.2 |
一般 |
冰箱内存放的物品必须标识明确(包括品名、使用人、日期等),并经常清理,有清理记录 |
|
|
|
|
5.3 |
一般 |
冰箱内储存试剂必须密封好,实验室冰箱中不放置食品 |
|
|
|
|
5.4 |
一般 |
不在电器设备上方、周围堆放杂物,影响散热 |
|
|
|
|
5.5 |
一般 |
不使用有故障、破损的烘箱、电阻炉 |
|
|
|
|
5.6 |
一般 |
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附近不存放气体钢瓶、易燃易爆化学品 |
|
|
|
|
5.7 |
一般 |
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周围要有一定的散热空间,不存在堆放杂物,影响散热的现象 |
|
|
|
|
5.8 |
重大 |
使用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时有人值守,或有实时监控措施,使用明火设备时(酒精灯、电阻炉等)必须有人值守。;使用中的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须标识使用人姓名,打开设备时记录动态使用台账 |
|
|
|
|
5.9 |
重大 |
烘箱等加热设备内不准烘烤易燃易爆试剂及易燃物品;不使用塑料筐等易燃容器盛放实验物品在烘箱等加热设备内烘烤 |
|
|
|
|
5.10 |
重大 |
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使用完毕,清理物品、切断电源,确认其冷却至安全温度后方能离开,关闭设备时记录动态使用台账 |
|
|
|
|
5.11 |
重大 |
未经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许可不使用明火电炉 |
|
|
|
|
5.12 |
重大 |
有许可证使用明火电炉的,其使用位置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了灭火器、砂桶等灭火设施 |
|
|
|
|
5.13 |
重大 |
连续运行仪器设备须标识使用人姓名,定期维护检查、保养电器设备。 |
|
|
|
|
5.14 |
重大 |
加热类设备若需过夜运行若填写登记表经所在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同意后向学院和楼宇物业报备,并进行值守 |
|
|
|
|
5.15 |
一般 |
电吹风、电热枪等用毕,及时拔除电源插头;不能用纸质、木质等材料自制红外灯、光照等连续运行装置 |
|
|
|
|
5.16 |
一般 |
大型仪器设备、高功率的设备与电路容量相匹配、有设备运行维护的记录、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 |
|
|
|
|
5.17 |
一般 |
高温、高压、高速运动、电磁辐射等特殊设备,对使用者有培训要求,有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警示线(黄色);对于超高速离心机,需要放置在离心室;自研自制设备时,须充分考虑安全系数,并有安全防护措施 |
|
|
|
|
5.18 |
重大 |
压力大于0.1MPa且容积大于30L的压力容器,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压力容器登记卡》;设备铭牌上标明为简单压力容器的不需办理 |
|
|
|
|
5.19 |
重大 |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检验单位须有相关资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每4年复审一次;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并将定期检验合格证置于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安全阀或压力表等附件需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校验或检定 |
|
|
|
|
5.20 |
一般 |
压力容器应有专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行使用登记 |
|
|
|
|
5.21 |
一般 |
实验人员在通风柜进行实验时,不可将一次性手套或较轻的塑料袋等留在通风柜内,以免堵塞排风口。 |
|
|
|
|
5.22 |
一般 |
大型仪器设备实际使用所在场地与资产信息系统一致 |
|
|
|
|
5.23 |
一般 |
操作使用大型仪器设备配备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场地、装备、报警器等) |
|
|
|
|
5.24 |
一般 |
大型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张贴停用标识 |
|
|
|
|
5.25 |
一般 |
大型仪器设备台账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 |
|
|
|
|
6 |
实验气体安全 |
6.1 |
一般 |
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实验气体,建立气体钢瓶台帐,在校院两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登记录入。气瓶的存放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有供应商提供的气瓶定期检验合格标识,吴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气瓶、无超过设计年限的气瓶。 |
|
|
|
|
6.2 |
一般 |
气体钢瓶存放点须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地面平整干燥;配置气瓶柜或气瓶防倒链、防倒栏栅;未使用的钢瓶盖好钢瓶帽 |
|
|
|
|
6.3 |
一般 |
气瓶颜色符合 GB/T·7144《气瓶颜色标志》的规定,使用同济大学统一钢瓶标识,确认标记“空、使用中、满”三种状态 |
|
|
|
|
6.4 |
一般 |
气体管路和钢瓶连接正确、减压阀类型和气体类型匹配;使用完及时关闭气瓶总阀,气瓶附件齐全 |
|
|
|
|
6.5 |
重大 |
涉及有毒、可燃气体的场所,配有通风设施和相应的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等,张贴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
|
|
|
|
6.6 |
重大 |
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不混放且远离高温、热源;有可燃气体的实验室不建议设吊顶 |
|
|
|
|
6.7 |
重大 |
在存有大量无毒窒息性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液氮、液氩)的较小密闭空间,为防止气体大量泄漏或蒸发导致缺氧,须加装氧气含量监测报警装置。 |
|
|
|
|
其他需要说明的安全隐患问题、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涉及的其他问题: |
上次整改情况说明: |
注:请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或“不符合”、“不适用”栏目中划“√”,若有“不符合”项,请填写整改措施及完成整改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