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我院牵头建设的上海市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和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等单位,面向全国环境学科研究生举办了第一期全国环境研究生“1+1+1云端讲堂”课程第十讲暨结业仪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苏命副研究员分别以《关于水质学的思考》和《水源地MIB产嗅藻生态位特征与控制》为题,为来自全国的3966名环境学子作了精彩学术报告。杨敏提出,要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并充分结合“青草沙水库存在嗅味问题”等实际案例,阐述如何回归科学本质、探寻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苏命则以“MIB”为线索,从点到面介绍了自己对水源地嗅味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控制方法的探索历程,并推荐了实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科研软件。
第一期“1+1+1云端讲堂”自今年4月12日以来,共举办了十讲,旨在帮助环境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拓展学术视野、积累科研素养、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环境高峰学科邀请海内外20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40位嘉宾及主持人共同参与,吸引了海内外186所高校80123人次线上参与。本次系列讲座设置了“1位博士生导师解读1个最前沿的科研方向”“1位优秀博士讲解1个论文写作案例”和“1个深度访谈分享1个师生合作经验”等创新性环节,并在每期讲座后发布”学生观察员日记“,从而进一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线上讲座的积极性。
结业式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主任张利田表示,在疫情特殊时期举办的“1+1+1云端讲堂”学术讲座课程,首次采用“博导”和“优博”双分享的创新模式,开拓了多主体协同育人教学的新方式。参加了本期课程的学生纷纷表示,“1+1+1云端讲堂”不仅帮助大家提高了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更帮助大家感悟到坚定初心学术追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讲座的创新形式拉近了学生与名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科研有了直观的了解,体验感极强,是一次难忘的科研经历。
参加云端讲堂学生满意度调查
参加云端讲堂学生收获调查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莉博士研究生说:“每次云端讲堂都收获颇丰,各位老师专业的讲解使我拓宽了眼界,对自己的专业强有信心,也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心感谢主办方,希望以后可以继续开展云端讲堂。”
中国科学院大学毛洋博士研究生说:“我感觉做科研需要脚踏实地,多联系身边实际,多思考、多总结。困难是难免的,但是需要坚持。此外,还需要和别人多交流,火花是碰撞出来的。”
中国海洋大学岳梦晨同学说:“作为即将步入研究生生活的新人,专家和老师们的讲座让我对专业有了新的认知和扩展,每次结束我都期待着下一次讲座,希望今后可以多多听到这么好的讲座。”
兰州交通大学雷闻雨说:“听了几次讲堂,感觉我们环境的学生还是大有可为的,还有很多研究方向值得我们发掘。”
西安理工大学嵇斌同学说:“作为从事环境生态的研究生,全程听完10次讲座,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尤其是在这疫情下显得弥足珍贵。感谢主办方,感谢各位前辈的无私分享,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松同学说:“通过讲座,我认识到了环境领域的前沿方向,也对研究生的科研方法有所了解,希望未来可以听取更多优秀的师长的学习经验,提升自我。建议开放课程公开性,增加我们获取回放的便利性,因为有时候赶不上直播真的很遗憾。祝愿讲堂越办越好!“
曲阜师范大学贾传兴同学说:“大咖老师深厚的专业实力,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循循善诱培养方法,新时代优秀学子们的经验分享,让我收获丰富,愿讲座越办越好!”
上海大学郭昌进同学说:“讲座让我收获丰富,了解了与自己研究方向不同的课题,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我院王晶晶同学说:“作为10讲云端讲堂的常驻观察员,感受到了许多大牛和博士们的优秀和人格魅力。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大牛们的讲座,也希望未来更多优秀硕士来分享学习经历和科研经验。”(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