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面向国家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环境学科前沿,以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为核心,通过一流国际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产出具有重大原始创新的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技术成果,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形成面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国际研究高地,全面提升我国环境学科在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形成水环境领域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与联合国环境署的合作,为我国与城市水系统相关产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
基础条件:以著名环境科学家和环境工程学家为核心,聚集了一批年富力强、高水平的中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团队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学科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完备的产学研平台,在长期发展中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重大工程应用”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近几年取得一批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在ESI 数据库中本学科进入被引次数全球前1%机构行列;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饮用水安全与风险控制、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污泥与固体废物资源化、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功应用于太湖和巢湖等国家重大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程,取得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发展情况:以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为核心,由戴晓虎教授、徐祖信院士等领衔,通过柔性引进美国工程院院士4人及其他国际师资10余人,形成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饮用水安全与风险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污泥与固体废物资源化”、“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5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新增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11人,显著提升了基地的国际影响力。
依托中德、中瑞、中非、中挪等国际合作,承担国家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项,牵头成立汇集23个国家52所高校的“一带一路环境院长联盟”,推动城市水系统关键技术成果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大规模应用,辐射带动“一带一路”国家水环境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