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17日,第三届环境工程青年人才发展论坛在上海顺利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指导,同济大学主办,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协办,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担任论坛主席。论坛邀请了曲久辉、侯立安、段宁、彭永臻、杨志峰、贺泓、徐祖信、任洪强、俞汉青、汪华林等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300余位环境工程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论坛现场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方书记在致辞中代表学校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多年来对同济大学发展的支持,并简要介绍了同济大学未来发展战略以及环境学科发展情况。同时他对参加本次论坛的院士、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在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促进环境工程学科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方守恩书记致辞
同济大学段宁院士与徐祖信院士共同主持了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曲久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三处处长、环境工程学科项目主任杨静,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汉青,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刘鸿受邀作大会报告。
曲久辉院士作题为“环境工程学科研究转变与跨越”的主旨报告。曲院士首先指出了现行环境学科领域的本原性缺陷,提出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倡导青年人才应该从“高、宽、深”三个新境界看待环境学科问题,并深入地剖析了环境学科在新时期需要完成的转变与跨越。
曲久辉院士作主旨报告
杨静处长作题为“环境工程青年人才成长与展望”的主旨报告。杨处长阐述了国家人才强国建设战略需求,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制机制的改革过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举措与成效以及环境工程人才布局与发展情况。
杨静处长作主旨报告
俞汉青院士作题为“非均相催化水处理过程中的直接氧化转移机制”的特邀报告。俞院士从现象发现、机制解析、工程验证三方面阐述了非均相催化技术发展过程,讲述了如何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并加以持续深入研究。
俞汉青院士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刘鸿院长作题为“水质系统的信息空间”的特邀报告,他将传统的数据参数型水质概念,发展为时间函数型水质概念,融合了水质工程、信息工程和控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水质系统的研究范式。
刘鸿院长作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兰华春教授、东南大学曹世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尤世界教授、同济大学楚文海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金珠研究员作“特邀青年学者专题分享”报告,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发展历程。
特邀青年学者专题分享环节
论坛另设水质安全与水环境治理、多介质减污降碳与资源化、生态绿色修复与协同治理、环境系统工程与风险控制等四个分会场,48位青年学者做了学术报告。各分会场由院士领衔的专家点评与总结,现场学者围绕环境工程学科发展方向、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各自的科研心得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届论坛旨在搭建环境工程青年人才发展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激发青年学者科学研究的创新活力,推动环境工程学科基础研究的创新发展,助力环境工程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