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心怀绿色梦想,远赴异国学府
2024年7月23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拔尖班小分队与吴一楠、吴玲玲老师一同前往加拿大女王大学-中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野外实验站,实地考察圣劳伦斯河,开展了为期7天的《环境生态调查与实习》课程实践。我们跋涉万里,跨越山海,期望从这片枫叶的土地上汲取灵感。
1、学术盛宴:聆听前沿讲座,感悟环境科学
女王大学的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环境生态学的饕餮盛宴。女王大学生物系系主任Dr. Brian Cumming教授围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深水湖泊中冷水鱼(鳟鱼)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上世纪圣劳伦斯河流域汞污染问题做了两场报告。博士生Allen Tian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环境DNA(eDNA)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我们首次了解到通过从环境样本中提取DNA,并利用特定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而通过基因库比对,可识别出环境中的生物种类,这是一项先进的环境生物技术。而最新的无人机采样和机器学习技术,将助推eDNA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院环境科学系校友-陈波见博士则以圣劳伦斯河流研究为例,介绍了非政府组织(NGO)在环境学科研究、社区教育和公众科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在两栖类动物分布预测方向工作。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地区主任-任文伟博士以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为例,介绍了WWF在区域环境保护的工作成果。WWF未来将从科学研究、产业技术、金融和政策等多方面与相关方一起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老师们的讲座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讲座结束后的讨论热烈而持久,这为后续的实地调研奠定了扎实基础。
2、野外课程:用脚用眼用心,拓宽专业视野
本次野外课程以户外GEO-Catching越野训练为开端,我们掌握了GPS的使用与寻址技能,这是野外实地调查的必要手段之一。继而又学习了水上科考独木舟的操控技巧以及水上救援技能。在野外捞网捕鱼和水生植物调查环节,我们分别体验了传统和现代采样方法。前者主要用于调查区域内物种种类及数量,但误差较大且耗人力物力;而新兴方法包含讲座中介绍的eDNA检测和无人机多光谱分析技术。新旧调查方式优势互补,可达到了减少投入和提高精度的效果。我们还近距离观察和辨识了当地鱼类和水生植物的外形特征,亲自采集了eDNA样品,现场使用了便携式多参数水质监测仪,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更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
3、实地考察:亲近自然水系,感受生命律动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五大湖的出海通道,也是加拿大文明发展的母亲河。在深入探索圣劳伦斯河的过程中,我们首站抵达了千岛国家公园,被壮丽的千岛竞秀景象深深震撼。随后,在参观了White Lakes鱼类保育基地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现代科技在鱼类增殖放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而桑德斯水电站(Saunders Hydro Dam)的宏伟工程,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这些所见所闻让我们认识到加拿大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我国长江大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温度保持在-161℃的eDNA冷库以及各种生物标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同济大学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在浙江嘉兴合作共建的长江环境样品库(YESB)也有着类似功能,在服务长江大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多彩课余:体验异国风情,增进中加友谊
在紧张的实践之余,我们还体验了加拿大的风土人情,美景的冲击和舌尖的回味放松了我们的身心,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中加同学的距离。短短的一周,我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难忘的回忆。
展望未来:携手环境科学,共筑绿色梦想
此次加拿大之行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原始壮美,也感悟到环境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巨大魅力。这一路,我们不断汲取新鲜知识,不断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不断思考环境人的责任与担当。本次课程实践得到了加拿大女王大学以及中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致谢女王大学Dr. Yuxiang Wang教授团队对本次课程实践的精心指导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