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团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精神文明办、市人大社会委、市政协社法委、市学联共同主办的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于近日落下帷幕。
我院王锐老师指导学生作品《“绿水梦之翼”——长三角水环境健康科创科普协同共促实践探索》荣获“知行杯”决赛特等奖,顾逸凡老师指导学生作品《随“碳”而动——“后达峰”视域下中国人为固碳工程综合性实践》荣获“知行杯”决赛二等奖。
大赛紧紧围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重要要求,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在实践大课堂中学习新思想、争做好青年。
“绿水梦之翼”
——长三角水环境健康科创科普协同共促实践探索
指导教师:
王锐
负责人:
李东妮
团队成员:
梁宇豪 邹晨曦 李鹏炜 朱沁韵 李梓轩 俞贝澜 俞思琦 余文婷 杨钰乾 晏文菁 王芸辉 姜宁 章婉宁 郭京奇 贾祥锐 叶雨欣
团队简介:
“绿水梦之翼”团队聚焦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长三角水环境健康。为探索长三角水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团队多年来聚焦长江下游干流水质参数、长三角七大湖泊富营养化与水产品安全、长江口入海污染物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开展实践。针对目前缺乏管控的“新污染物”的风险,团队梳理长江下游沿江行业规模布局,筛选得到长江流域下游高风险污染物清单。从政府、企业、民众三方面,开展了水环境监管、生态科普全民参与两个维度,团队累计走访7家政府/科研机构、11家长三角企业,组织科普宣传活动9次,受众对象超700余人,辐射家庭350余户,形成1份调研报告,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原创一系列宣传资料,探索长三角水环境健康协同共促样本,助力构建全民参与的长三角水环境生态安全屏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随“碳”而动
——“后达峰”视域下中国人为固碳工程综合性实践
指导教师:
顾逸凡
负责人:
张效谕
团队成员:
王路遥 焦明硕 赵洪硕 曹凯璐 杨庚 相衍鹏 王韬 杨庚 高畅 袁铭 刘钦佩 魏宇轩 张兆仪
团队简介:
在2023年暑期,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为主体的跨学科实践团队,对“后达峰”视域中国的人为固碳工程,展开了宽领域、多角度的社会实践。
团队分为多个小组前往我国CCUS先行地区(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走进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几乎全部大型已运营CCUS项目,学习先进经验,标定困难挑战,以“他山之石”,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推广以CCUS为代表的碳中和技术“攻玉”。同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两大痛点:技术有待完善以及区域协同有待政策引领,团队开展了创新研究,分别通过设计新型有机金属框架材料与数学建模,为解决以上问题形成了可行的创新解决方案,并在暑假内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形成了一篇高水平论文与一份政协提案。
2023年,我院11支团队足迹遍及了上海、陕西、黑龙江、山西等地,涌现出许多优秀团队。“智力同心沪卫队”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可持续与智慧发展,结合数字化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智能化测绘遥感技术,探索水环境智慧化监测体系构建方案;“碧岛农林”实践团队针对性解决现有双碳目标精细化管控不足、现有碳中和数据来源复杂、口径不一等问题,为崇明区镇村三级分层提出建议;“强思想·谱新篇”团队挖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崇明石路村十年来在红色党建、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三个维度的故事,积极推进主题教育办实事的实践落地;“同心减碳”团队深耕崇明乡村振兴,自主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核算模型……实践内容获新民晚报等媒体报道,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心系祖国千山万水,志在乾坤风清月明。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发挥专业特色,教育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家国情怀,产生良好的育人成果和积极的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同济环境人的社会责任感。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环境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希望同学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丨李东妮
审核丨格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