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与修复是近十多年才兴起的重要环境领域。由于土壤-地下水是典型的多介质、多界面、多过程的复杂系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不确定性和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征,问题的诊断和治理的难度都很大,客观上造成了跨学科突破难、技术水平受限、人才队伍薄弱的不利局面,急需加强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学科培育和专业训练。
然而,受学科划分的影响,长期以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分而治之,能融合土壤与地下水于一体的专业书籍较为稀少,能适用于教学的专门教材更是缺乏,严重阻滞了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针对该问题,我院付融冰教授在主讲《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和《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污染场地治理研究与工程实践成果,并参考和引用大量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融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壤学、水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编著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风险控制和修复》本研教材,力图填补国内该领域的教学教材空白。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共20章。上册侧重于基本概念、理论、制度以及调查与评估,下册侧重于治理技术。上册共7章,内容分别为绪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系统、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基础理论、土壤与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及环境行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制度、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下册共13章,内容分别为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治理基本原理、技术与策略、土壤整理与离场处置、固化/稳定化技术、土壤异位洗脱技术、原位抽出与气提修复技术、基于药剂注入的原位修复技术、热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监控自然衰减法、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技术、地下水异位处理技术、场地异味控制与尾气处理技术。
本书内容强调理论方法和工艺设计,力求突出全面性、逻辑性、规律性、设计性和教学性的特点。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地质学、土壤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等工作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