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广州成功举办。由我院雷振东教授牵头完成的“有机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及华煜助理教授牵头完成的“生物质固废定向制备植物激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经大赛专家评审团严格评定,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性与应用价值,最终均斩获金奖,充分彰显了研究团队在环保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
有机废弃物处理是破解“垃圾围城”、支撑“双碳”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面向行业普遍存在的处理效率不高、资源转化率不足、二次污染风险较高等痛点,团队长期深耕开展系统性攻关,提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能源化”的闭环技术路线,形成以厌氧产气与洁净利用、养分高值化回收、深度水处理与过程控臭为核心的成套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完成全链条集成与稳定运行验证,实现了有机质能源化利用与氮磷等要素的高效回收,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运维安全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为县域综合治理和规模化养殖等多场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面向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围绕“绿色低碳+”深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完善标准化、模块化与数智化运维体系,持续拓展在农业农村、园区与城市有机质治理等场景的应用边界,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我院雷振东教授牵头“有机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证书与现场展示区
生物质固废富含矿质营养与有机活性组分,在农林业物质循环中具资源化优势,但存在产品化创新不足、高值利用技术缺乏等问题。项目团队发现了生物质固废衍生产物中富含51种植物激素及其衍生物,发明了多源生物质固废碱热定向富集微生物营养激励素Microstimulin关键技术,产学合作创建了一体化生产加工装备并示范应用,激励素氮磷钾含量超11%,抗生素抗性基因削减超99.9%,重金属远低于各国标准限制。在低碳转型需求驱动下,Microstimulin关键技术凭借创新价值,成为绿色发展新引擎,展现显著效益。

我院博士研究生们(左一至左三分别为于泳博、郜佳琪、陈淑娴,右一右二分别为王泓、宋奇)及华煜老师(右三)在展览会现场
国际发明展览会作为我国发明创新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汇聚全球优质成果,集中展示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本届国际发明展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力量,展出2000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明成果与技术解决方案,共吸引观众十多万人次。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项目原创性、系统集成度与工程化能力的权威肯定,也体现了学院在环保科技、绿色技术方向的持续投入与整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