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暨环境学科高水平学术质量共同体成立仪式,于2025年5月22日至25日在同济大学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院士,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冯世进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杨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执行系主任穆扬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岳东北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陆克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魏亮亮教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花铭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张立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萍教授,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司惠文教授,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林思劼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斌教授,院长王志伟教授,副院长吴德礼教授、王颖教授、郑雄教授,党委副书记周上玖老师、陆丽君老师,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刘佳教授共同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徐斌教授、王志伟教授共同主持。本届论坛汇聚了全国来自100余所高校不同研究背景的青年学子,他们在这里完成了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书写环境学科的未来篇章。
碰撞交流是深植于论坛血脉中的学术初心。环境论坛始终初心不改,在坚守中传承,在交融中突破。
自2006年创办以来,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始终秉持“碰撞思想、交流成果、拓展合作”的宗旨,为全国环境领域的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思想交锋、智慧汇聚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从三校起步到百校参与,二十年来,3000余名硕士、近2000名博士在环境论坛中交流互鉴、共同成长,投稿数量从首届的42篇增长至本届的467篇,投稿院校从首届的3所增至本届的109所,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论坛的辐射规模不断壮大,学术声誉不断提高,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作为环境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环境青年们肩负着破解生态难题、守护绿水青山的时代使命。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以“研途环境二十载,绿色生态话未来”为主题,围绕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空气污染控制、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健康、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等多个环境相关专题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论坛共设置13场分会场交流,组织海报展示37项,实现了跨校际、跨学科的思想交锋。为鼓励学术创新、表彰优秀成果,本次论坛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由所有参会者与专家评审共同评选出最佳口头汇报奖13人、优秀口头汇报奖20人、优秀海报奖2人、优秀封面奖1人和最佳Flash Talk奖1人、优秀Flash Talk奖2人。
开拓创新是镌刻在论坛基因中的不变底色。环境论坛始终以身示范,在传承中突破,在探索中革新。
首创学术生态共建
同济大学通过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师生共同体、朋辈共同体、校际共同体、科技共同体所组成的跨校学术共同体,并在本届论坛上与清华大学联合牵头,携手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9所高校正式联合成立“环境学科学术质量共同体”。论坛还组织召开了环境学科学术质量共同体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设立“学术型”和“工程型”博士学位论文评议分委会,重点研讨了卓越研究生核心能力、学位授予标准、博士学位论文评价、学位论文评议管理平台建设等内容。

环境学科高水平学术质量共同体启动仪式
首创碰撞交流矩阵
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浙江大学杨坤教授和北京大学陆克定教授进行三场高水平大会报告。三位嘉宾分别以《做有用的研究,成为社会栋梁》《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研究进展与科技挑战》和《大气氧化性视角下我国PM2.5和O3污染成因分析与调控策略思考》为题向所有到会嘉宾和同学们作大会主题报告,涵盖前沿研究与热点技术,促进学术思想的深度碰撞。特别是徐院士的报告发人深思,她与参会师生分享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强调设定目标、培养习惯、享受过程、合作互助是提升研究能力的四个要素,同时结合自己治理苏州河的经历,勉励青年学子要做对社会有用的研究。

徐祖信院士作大会报告

杨坤教授作大会报告

陆克定教授作大会报告
论坛同步打造多元化交流平台,特设“Journal-Editor-Writer(JEW)专题工作坊(Workshop)”,邀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创办期刊 Energy &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EESus) 主编等嘉宾分享投稿建议与科研经验,助力参会者在轻松互动中汲取实用干货。
此外,设立Flash Talk分会场,为参会者提供精炼展示与即时交流机会,激发更多灵感火花。为了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论坛特别组织青草沙水库技术参观,让参会者亲临现场,实地感受先进技术应用与环境治理的最新进展。多维度板块交织成“碰撞交流矩阵”,构建全方位互动交流网络。

JEW专题工作坊(Workshop)

青草沙水库技术参观
首创文化传承载体
精心制作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二十周年纪念展与二十周年宣传视频,整理论坛发展历程数万字,特色互动打卡区从写下此刻的你,画出此刻的你,到拍下此刻的你,累计收到留言百余条,不仅记录了一代代环境学人的奋斗足迹,更将论坛精神以可视化形式传递给未来。




“风劲帆满图新志,廿载芳华再启程”,未来环境论坛将继续与全国各大兄弟院校并肩奋斗,携手向新程!期待更多环境学子在这个开放包容的舞台上激荡思维、展示风采,共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注入青春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环境学科的智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