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由同济大学“低碳发展、环境治理与健康”交叉学科群、上海市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上海“低碳发展、环境治理与健康”学科交叉高峰论坛在上海闵行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主要围绕“气候变化与减污降碳”、“新污染物与生态毒理”、“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等三个专题开展交流,共同探讨当前环境学科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促进跨学科的交流融合与创新发展。论坛吸引了300余名师生、校友、业界同行参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承办单位领导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曾小勤、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健,高峰学科建设单位领导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以及报告专家和高峰学科共建单位领导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嵇渭萍主持。

曾小勤指出,论坛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部署,聚焦低碳、环境与健康协同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学科融合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健强调,面对全球气候与环境挑战,高校需深化协同创新。论坛设置的减污降碳、新污染物治理等前沿议题对于推动产学研攻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王志伟对承办高校表示感谢,希望论坛的举办能够为深化环境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服务"双碳"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及美丽中国国家战略持续贡献力量。

凌文院士作《创新范式与零碳智慧高速公路》为题的特邀报告。他从工程创新的新范式、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的零碳化技术、高速公路的智能感知技术、公路桥梁的灾害预先感知与防控等方面进行介绍,对加快地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南京航空大学副校长邹建平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何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夏建阳教授分别以 “含氰废水精准脱毒和高选择性转化新策略的研究”“污染土-水系统减污降碳协同调控:以还原脱氯与产甲烷为例”“生态系统碳汇响应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溯源”为题做大会报告,就环境治理、生态安全、低碳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大会报告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礼知主持。




下午,“气候变化与减污降碳”、“新污染物与生态毒理”、“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三个分会场平行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协同高校等单位的二十余位资深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作邀请报告,各位报告人展示了在环境学科交叉领域的诸多前沿成果,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分会场一:气候变化与减污降碳








分会场二:新污染物与生态毒理







分会场三: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
为进一步提升各协同高校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论坛同时设置优秀研究生报告专场,来自高峰学科协同高校和长三角兄弟高校的30余位研究生进行了报告交流和墙报展示。



上海“低碳发展、环境治理与健康”学科交叉高峰论坛于2022年起正式举办,为推进“双一流”学科、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高质量建设,提升服务“碳达峰碳中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