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了“全球高校挑战赛中国选拔赛”,不仅旨在探索环境热点解决方案,还将挑选出冠军队伍代表中国参加2026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IFAT环博展举办的全球高校挑战赛。赛事的主办单位包括德国水、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协会(DWA),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以及中国环博会。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十余所顶尖高校的三十多名青年环境人才齐聚E3馆开放会议区,进行了一整天紧张激烈而又别具有特色的环境综合技能比赛,他们以团队形式,围绕生态环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新能源利用等环境问题展开了激烈角逐。

来自德国水协、德国水工业联合会和上海市政院的专家评审组对参赛作品或方案进行了严格评审。来自同济大学的马玎珣、于泳博、王鑫源团队获得一等奖,他们将前往德国参加全球高校挑战赛总决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朱浩哲团队和复旦大学的王纪伦团队获得二等奖,其中上海交大的朱浩哲团队将由威乐集团赞助前往北京总部开展研学活动;来自天津大学的郭宣漫团队、东华大学的朱沁淇团队以及上海大学的王斐然团队荣获三等奖。

比赛共分为两个任务模块:任务一是水资源综合管理(IWRM)。结合主办方给出的某区域地图和提供的实际水文地质、地理环境及人口资源等资料,每组参赛队员使用DWA提供的工艺卡开展规划布局、设计和运行管理区域内的供排水系统、水处理与固体废物管理、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综合市政基础设施,由三名队员分别模拟不同角色用英语总结介绍并答辩。


任务二则是通过模拟环境企业经营者或地方官员,根据任务清单在展区内搜集相关技术或企业信息,结合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合作编写指定议题的调研报告。


中国高校挑战赛是同济大学环境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创新实践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实践平台,比赛活动不仅助力青年学子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更以中德双元育人模式开创了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赛事期间搭建的跨国校际协同创新网络,激发了Z世代青年学子对环境科技的前沿探索,为环境科技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将持续以技术突破推动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