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预测,我国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到2016年,中国居民家用电器产品保有量就会达到54.8亿台,那么,到2031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报废量将达到5.16亿台,计1300万吨,对其回收处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10月19日同济大学与再生资源企业———鑫广再生资源(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上,长期致力于电子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系列技术研究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光明教授摆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当天,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平与鑫广再生资源公司董事长黄尚渭代表校企双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结为产学研共同体,共同推进电子废弃物、报废机动车等固体废弃物处置和资源化科技创新,并积极促进同济大学校园电子废弃物等资源化,为同济大学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增添新元素。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鑫广再生资源(上海)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研发中心”,同济大学将利用自身学科的科研资源和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资源化技术以及相关的再制造技术,参与到企业所进行的多目标多用途技术及产品的定位开发工作,并在企业进行技术市场化推广应用方面给予帮助。企业将利用合作研发中心,优先为同济大学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其中,促进同济大学校园内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也是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李光明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介绍,我国的家电产品正进入更新换代集中期,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废旧家电年产生量将达10000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通过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及综合处理,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而且能够对其中的某些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元器件制造成本。因此,“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被视为21世纪充满活力的新型科技产业。
李光明教授透露,虽然从报废物总重量来看,台式计算机、空调、电冰箱是三座大山,但个人手提电脑等微型计算机的报废量增长最迅速,2031年它的理论报废量将从2014年的0.55亿台激增到近1.5亿台。
李光明教授介绍了团队十多年来在电子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自2002年起,研究团队开始关注电子废弃物问题,面向“解决废旧家电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有价组分资源化利用”两大需求,针对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整体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不高等现状,瞄准废弃印刷线路板组成材料分离与资源化、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屏锥玻璃无害化与资源化、废液晶显示器无害化与资源化、废锂电池拆解分离与资源化等关键技术问题,聚焦其中的有毒有害及有价材料组分,利用机械物理方法对其进行破碎解离和分离富集,采用水热技术、热解技术和超声空化技术等实现对分离富集组分的无害化与资源化,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工程示范及产业推进,攻克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柴晓利教授作了有关“水体生态修复新技术——水体微生物活化系统”的报告。
当天,校企双方还在同济校园内联手推出“电子垃圾亦敌亦友,只看你的选择”大学生校园电子废弃物回收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年学子驻足参与。同学们纷纷拿来了废置不用的耳机、鼠标、电池等废旧电子产品,高兴地置换到了环保纸笔、纤维毛巾及不充电的小夜灯等各式环保产品,还踊跃报名参加鑫广工厂拆解车间活动,将有机会前往车间,亲眼目睹电子垃圾拆解情景。在当天活动现场,鑫广公司技术人员还使用一部废旧手机和一部废旧笔记本电脑,向同学们现场演示并讲解了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过程。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群体是电子产品消费的主力军,也是推广传播环保理念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大学校园内的主题宣传展示活动,提升大学生对电子垃圾的科学认知,从而带动全社会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
据介绍,鑫广再生资源公司致力于各类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报废机动车的回收、综合加工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注重创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新型报废机动车资源化项目打破了原有行业的拆解模式,自主研发逆向物流的精细化拆解流水线,利用机器人拆解特殊部件,增强了安全系数。即将建设的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可提取各类稀贵金属,是上海市首个实现报废汽车尾气催化剂深度资源化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