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8年4月7-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有:段宁院士、郝吉明院士、贺克斌院士、王超院士、朱蓓薇院士、王金南院士、朱利中院士、俞汉青教授、李向东教授、赵建夫教授、张伟贤教授、任洪强教授和潘丙才教授。出席会议的还有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南京大学科技处长徐夕生教授、同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杨华教授、南京大学张全兴院士、两校环境学院领导、实验室管理队伍及实验室学术骨干共40余人。
会议议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为新任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第二阶段实验室副主任毕军教授汇报重点实验室2017年工作以及今后发展规划,并听取委员们对实验室工作的建议及指导;第三阶段青年学者汇报科研工作,委员评审实验室开放课题。
徐夕生处长主持了第一阶段的会议,介绍了到会的委员、领导及实验室管理队伍。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同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杨华教授分别致辞,对学术委员会专家们给予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长期指导与支持表示了诚挚感谢,对实验室科研业绩和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实验室未来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为学术委员会新委员朱蓓薇院士颁发了聘书。
学委会主任段宁院士主持了第二、第三阶段的会议。毕军教授从实验室概况、2017年工作进展、近三年工作进展和未来发展设想四方面作了实验室工作汇报,着重从科研项目、科技奖励、论文发表、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本轮评估期内已经取得的实验室建设成效,并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基于实验室已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提出了实验室研究方向调整的设想。青年学术骨干楚文海教授和张炳教授分别就各自创新性研究成果作了交流汇报。
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工作进行了审议,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围绕国家需求,在科研成果、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认为实验室经多年发展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和应用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特别是在论文、获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委员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希望,具体归纳为:
1、重点解决国家重大环境问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准确判断国际环境科技发展形势,以长三角为依托,确定重点实验室的重点方向与任务,进一步聚焦实验室特色优势方向,组织相关领域创新人才队伍,重点解决涉及国家经济、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2、强化两校团队合作与内在融合:依托两校双一流建设,充分发挥南大、同济两校各自的理工优势,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目标,创新两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理工融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创新合作特色,在科研项目联合申报、人员互访交流、论文共同发表、科研平台共建等全面体现实验室内在融合的局面。
3、优化布局特色研究方向与领域:结合国家需求和国内外环境科技发展趋势,调整实验室方向二名称为“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强化污染物资源化研究;增设新研究方向“环境健康与风险管控”,基于近期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特色领域形成“学科高峰”,为两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4、加强各个研究方向内在联系: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突出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各研究方向内在关联。建议重点考虑五个研究方向之间的联系,明确各方向之间的结合点,进一步凝练相关研究成果,并以服务于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成果集成,取得更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创新成果。
2017年度共收到开放课题申请82项。委员们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开放课题申请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审议,经讨论、表决,批准资助开放课题3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