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杯“社会实践云接力”专项活动中全市60余所高校、50余所中职学校共计6000余支团队、近5万名队员在全国各地向祖国报到。上海青年学子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社会观察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
本次“挑战杯”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围绕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五大领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田野调查等多种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1、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鼓励学生参与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医护子女辅导、便民利民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典型事迹宣讲等实践活动,为战胜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复旦学子针对上海市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这一案例,深入调研疫情之下“共享员工”模式如何化解“用工荒”和“就业难”。
东华学子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以及利用微信、QQ、微博、论坛等线上平台针对上海市医用防护口罩生产及使用现状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调研。
“抗疫守‘沪’者”项目组以上海抗疫志愿者为切入点,用画笔勾勒出他们一帧帧精彩的瞬间、用文字描绘出他们背后感人的故事、用镜头定格住他们伟大的行为。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的小组成员以“一网统管”助力疫情防控为案例,深入调研技术赋能精细化治理的实践。
2、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开展政策解读、实地调研、技能培训、医疗扶持、电商带货、就业服务、资源对接、信息服务、志智双扶等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凝聚力量、贡献智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携手上海中医药大学赴国家卫健委定点扶贫村、国家卫健委党建扶贫结对帮扶村——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索驼村开展“博导带教”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麦相传”团队将自主研发的四项技术应用于燕麦加工厂,以科技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团队联动企业和当地村委会共建“扶贫车间”,探索出一套“高校+企业+村委会+农户+扶贫车间”的特色脱贫模式。
上海商学院小组成员对电商扶贫助农模式进行探究及深入宣传,希望能为农民自产自销打开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小分队走进贵州铜仁市,深入学习和参与了铜仁市石头村党组织、村委会举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会议。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线上“云”开展了“电商带货”助力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以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阎店乡为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帮助贫困户应对疫情影响、尽快有序复工复产。
3、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动员鼓励在乡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三农、青年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促进基层团的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实践团赴云南省镇沅县考察水果栽培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为镇沅的果类产业发展提出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意见。
“二师兄,你去哪儿了?”上大学子对全面环境规制下长三角地区生猪养殖生产的结构变化开展了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实践队伍以江浙沪的四个村庄为例,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的绿色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队对云南省龙陵县龙山镇普通话推广现状进行调研,通过教育扶智带动乡村振兴。
上海健康医学院开展上海城乡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关爱行动,结合四史中的爱国卫生运动与在沪流动儿童们共同学习。
4、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线上线下实践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同济大学2020年同济“星火”宣讲团“筑梦崇明,汇智乡村振兴,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暑期实践团队继续深入崇明,立足一镇一村,开展社会实践。
华东理工大学团队积极结合“四史”教育,走进在沪纪念馆,开拓在沪四史教育资源,利用VR技术提供可塑化、可复制的红色教育线下服务解决方案,使VR技术成为传播“四史”、红色文化的新载体。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依托食品药品学院和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总队,通过食品市场调研、食品安全走进社区、食品安全线上课堂等线上宣传加线下实践途径,不断助力科普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暑期项目小组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举办的“传承的力量”微视频大赛为契机,以“一大会址:从这里再出发”为主题,开展暑期实践。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开展“艺术云课堂 文化走基层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艺战“疫”,将文化艺术带入社区,打破常规美术教学壁垒,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实施课程教学。
5、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暑期及居家学习业余时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社区报到、兼职锻炼等为主要方式,了解国情、乡情、民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项目团队对江浙沪皖41市开放合作现状与路径进行探析,为构建内外循环经济背景下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城市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项目以“后疫情”时代为调研背景,重在探索在此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科普策略,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科普活动开辟新的道路,更好地增强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感”。
上海音乐学院本次“心铭四史、云系四地”社会实践通过“云组队”、“云调研”的新形式,16位同学赴湖南贺绿汀故居、广州、深圳、上海四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习祖国发展史和校史。
上海政法学院项目以安徽省部分贫困地区为案例,对后疫情时代农民工的“进与退”展开研究,并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6、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进一步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围绕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在线新经济”、“五个中心”、“四大品牌”、改革开放试验田、长三角一体化等人民城市建设重大课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参观和调研崇明东部、北部的生态治理与文化特色,从优化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创新游览体验,提高崇明生态旅游品质等方面,对建造以崇明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岛提出调研建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前往上海市、河南省漯河市部分居民工作卓有成效的基层社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交流、实地参观调研等形式,探究社区在推动居民自治、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社区营造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和相关经验。
华东政法大学对疫情防控下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困境与突破进行调研,深入长宁和静安两区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与街道,实地调研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在政策方面的落实情况、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工作开展面临系列问题以及为应对该问题采取的新思路与积累的新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赶赴杨浦滨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杨浦滨江的前世今生,并在实地考察当天采访附近居民、游客及环卫工人,了解当地居民们的实际期许和真实感受。
全市青年学子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投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实践激扬青春志
奋斗成就中国梦
上海青年学子向祖国报到!